2004年11月24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六版:法眼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非法医药小广告涌进候诊厅
管理部门称有点力不从心
本报记者 汪嘉林/文 王志浩/摄

  “本药包治百病,对肝癌、肺癌、胃癌等各种癌症有特效。”看到这样的广告你是否以为是天方夜谭?日前,记者接到群众报料,称有很多人在浙医一院的候诊大厅分发这种药品广告。11月19日,记者来到浙医一院等几家医院明察暗访,果然发现了分发非法医药广告人员的身影。记者随即又采访了相关部门,发现这些医药广告窜进医院后,患者受害,专家挠头,工商部门也很难一下子将其根除。

    暗访:分发非法广告有团队
    11月19日,记者早早地来到浙医一院候诊大厅,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影影绰绰的人在川流不息的就诊人群中四处游走,他们一旦盯上目标便迅速拿出广告单进行散发。这些人还游走于医院的各个楼层之间,他们和普通就医者在举止上有很大不同:他们从来不脚步匆忙地向一个目标走去,而是东逛逛、西靠靠,显得无所事事,眼睛在不断地扫视周围,使人一看便知他们来医院是另有所图的。
  记者佯装候诊,坐下不到10分钟,便有一男子上前来散发广告。“我不要这东西。”一名候诊病人对此很反感。可该男子还是不由分说将一张广告塞进了他手里。随后,记者也得到了该男子分发的一份所谓的《康复指南》。记者注意到,广告上声称这些药品都是治疗肿瘤、癌症的“灵丹妙药”,并以所谓专家、教授以及患者现身说法的形式进行宣传。在一份“金水鲜”的宣传单上,记者还看到了“治癌总有效率为88.4%,对中、晚期癌症具有突出的疗效”的字样。在杭州市内几家大医院肿瘤病房,记者都看到了这类广告。在浙医一院住院部一间病房里,一名患者从抽屉里拿出一大叠类似的药品小广告,有“博生癌宁”、“西黄丸”等十几种。这位患者告诉记者,每天中午及下午都会有人进入病房发这类小广告。
  令人诧异的是,记者发现,散发这类广告的人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,而是有一个完整的“团队”。其中有人负责广告单的配送,有人负责注意医院内保安人员的动向,更有人是负责监督广告散发者的工作情况(类似于监工)。每一支这样的队伍有七八人组成,而在浙医一院的候诊大厅起码活跃着五六支这样的队伍。
  现场:“最幸福”和“最烦恼”的人
  大多数人拿到这样的药品广告一般都是随手一扔,或是粗粗浏览一下便甩到地上。每天“最幸福”的人要算是医院的清洁工了。“我总是跟在那些散发广告的人后面,一般患者都不会去看这种东西,我把它们收起来卖掉。”一位清洁工喜笑颜开地说。“你每天能收多少啊?”记者问。“呵呵,也不多,10多斤的样子吧,每天的菜钱基本可以保证了。”
  当然,有了“最幸福”的人,自然也有“最烦恼”的人——医院保安。“他们这些人真是非常麻烦,又不能抓,只能驱赶。可是哪里赶得光噢?他们就是和你打游击战,楼道中、病房内……到处发放、投撒小广告。”一名保安说。
  专家:买者上当卖者获利
  至于广告中介绍的“药品”是否真正有切实的疗效,记者采访了杭州市中医院内科主治大夫俞永泉医生。
  俞大夫告诉记者,医院里不少患者都曾上当,他们大部分是外地的癌症晚期患者,不管得到什么偏方,看到什么治疗癌症的广告,都如同抓到了救命稻草,往往就成了这些药品经销商的“财神爷”。他还告诉记者,现在的药品小广告有两种,一种是将保健食品当成药品宣传,另一种虽是药品,却夸大宣传治疗效果。但这些药大多是辅助药物,而辅助药物只能提高人体免疫力,没有治疗功效,且一般都是有副作用的。再则,人的个体都有差异,不可能有一种药可以对每个患者的肿瘤都有疗效。而且,如果患者另外购买药品,一旦与正在服的药品发生药性冲突的话,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将造成严重威胁,这些小广告不但坑病人的钱,还可能害病人的命。采访中,一位病人家属也告诉记者:“我就花了数千元购买了××系列抗癌药,可根本不见效果,真希望有关部门能管管。”
  浙江肿瘤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告诉记者,这些药品广告屡禁不止,利益驱动是一个重要原因。通常这些药品一个疗程的价格都达数千元,有的还要上万元,而其中的利润在80%以上,为了救命倾家荡产的患者不在少数。他还透露,曾经有一个药贩子向他推销一种抗癌药,每个疗程的药进价只要300余元,零售价格却要1900元。
  对策:管理部门很头痛
  省工商局广告监管处对这种到处散发的药品广告也觉得头痛。“这已经成了一种社会问题,靠我们一家来监管实在有些力不从心。”“按照《印刷品广告管理办法》,对这种非法药品广告的惩处力度是非常有限的,对于商家最多只能处以3万元的罚款。而这样又产生了一个矛盾,我们即使抓住了散发广告的雇工,但只要商家否认和雇工之间的关系,我们就毫无办法。”记者采访时,广告监管处几个工作人员都有话要说。“这是一种新型的‘牛皮癣’,7月份我们工商系统刚刚针对全省医药广告进行了一次集中整治行动。经过整治,在一个时期内情况确有好转,可是医药广告的‘回头潮’很凶猛。说实话,现在和整治前的情况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”一位毛姓工作人员不无感慨地说。
  提起铺天盖地的非法医疗广告,省卫生厅医政处一位负责人可谓是痛心疾首。他认为,日益严重的非法、虚假医疗广告,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健康,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,“随着药品广告监管力度的加强,那些非法药品广告不会出现在正规媒体上,而往往采取这种散发的形式”。“像这种处方类药物,还有这些治疗癌症、乙肝、癫痫、性病等病的药物是国家明令禁止做广告的。”这位负责人指着记者手上的这份《康复指南》说道。
  看来,非法医疗小广告的现状的确令人担忧。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管理,另外,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提高警惕,多长个心眼,不要轻信那些把药效吹得天花乱坠的非法广告。